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設施農業迎來黃金發展期!58
發表時間:2025-02-25 10:59來源:本司 2025 年 2 月 23 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的文件發布,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中央一號文件,文件明確指出: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加強蔬菜應急保供基地建設,實施大中城市周邊現代設施農業更新工程。這份關乎 “三農” 發展的重要文件,再度將設施農業推到了聚光燈下。一時間,農業領域的從業者、研究者以及關注農業發展的人們紛紛聚焦于此,大家都在思考:設施農業在新的政策格局下,將迎來怎樣的發展機遇與變革? 這不僅是農業發展模式的一次重要探索,更是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農產品供應穩定以及農民增收的關鍵舉措。 ![]() 設施農業:現代農業的閃耀新星那么,究竟什么是設施農業呢?簡單來說,設施農業是在環境相對可控條件下,采用工程技術手段,進行動植物高效生產的一種現代農業方式 。它就像是為農作物和養殖動物打造的一個 “超級舒適圈”,通過人工技術改變自然光溫條件,營造出最適宜它們生長的環境因素,讓生產過程不再 “看天吃飯”。 設施農業涵蓋的范圍十分廣泛,從種類上分,主要包括設施園藝和設施養殖兩大部分。其中,設施園藝按技術類別一般分為連棟溫室、日光溫室、塑料大棚、小拱棚(遮陽棚)四類;設施養殖則主要包括水產養殖和畜牧養殖。這些不同類型的設施,滿足了多樣化的農業生產需求 。 與傳統農業相比,設施農業具有鮮明的特點。它是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建設各類設施、購置先進設備以及引進優良品種等,但換來的是更高的產量和更穩定的收益。就像在一些現代化的智能溫室里,通過精準調控環境參數,農作物的產量能達到露天種植的數倍 。同時,設施農業還是技術密集型產業,融合了建筑、材料、機械、自動控制、園藝技術等多學科技術,科技含量極高。以智能溫室為例,它配備的自動化控制系統能夠實時監測并調節溫室內的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等環境參數,為作物生長提供最適宜的環境,實現了生產過程的智能化、精準化管理 。 設施農業的優勢還體現在能夠擺脫自然條件的束縛,實現農產品的反季節生產。在傳統農業模式下,農產品的供應常常受到季節、氣候等自然因素的制約,冬季往往是蔬菜供應的淡季,市場上的蔬菜種類稀少且價格昂貴。而設施農業則打破了這一限制,利用溫室大棚等設施,為作物創造出適宜的生長環境,讓人們在冰天雪地的冬季也能品嘗到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在北方的冬季,日光溫室里翠綠的蔬菜、嬌艷的花卉,與室外的皚皚白雪形成鮮明對比,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餐桌,滿足了市場對農產品多樣化的需求 。 ![]() 政策東風勁吹,設施農業發展正當時(一)歷年政策回顧 事實上,設施農業并非是 2025 年中央一號文件才開始關注的新領域,多年來,國家及地方層面都持續出臺相關政策,為其發展保駕護航 。早在 2019 年,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就印發《關于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設施農業屬于農業內部結構調整,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落實占補平衡,種植設施不破壞耕地耕作層的,還可以使用永久基本農田,不需補劃 ,這一政策極大地緩解了設施農業發展的用地難題,為設施農業的規模化擴張奠定了基礎。 2020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 “三農” 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強調加強現代農業設施建設,支持項目及早落地,有效擴大農業投資,并且指出農業設施用地可以使用耕地,嚴禁以農業設施用地為名從事非農建設,同時鼓勵通過村莊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節余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優先用于發展鄉村產業項目,進一步為設施農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空間 。 到了 2023 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 2023 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更是提出要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實施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涵蓋加快發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和蔬菜集約化育苗中心、推進糧食烘干及農產品產地冷藏冷鏈物流設施建設、集中連片改造老舊蔬菜設施、推進畜禽規模化養殖場和水產養殖池塘改造升級等多方面內容,還鼓勵在保護生態和不增加用水總量前提下,探索科學利用戈壁、沙漠等發展設施農業,并鼓勵地方對設施農業建設給予信貸貼息 。同年,農業農村部也發布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如開展設施農業貸款貼息試點,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政策性金融等方式拓寬資金渠道,鼓勵將符合條件的項目打捆打包按規定由市場主體實施,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向設施農業 。 (二)2025 中央一號文件重點解讀 2025 年中央一號文件在延續以往政策的基礎上,對設施農業的支持更加精準、有力。在資金扶持方面,文件提出創新鄉村振興投融資機制,支持金融機構發行 “三農” 專項金融債券,推廣畜禽活體、農業設施等抵押融資貸款 。這意味著設施農業的從業者在融資渠道上有了更多選擇,能夠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解決發展過程中的資金瓶頸問題。以往,很多農業經營主體因缺乏抵押物,難以從金融機構獲得足夠的貸款,導致設施農業項目建設進度緩慢或無法啟動。而如今,畜禽活體、農業設施等都可以作為抵押物進行融資貸款,大大提高了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能力,為設施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充足的資金保障 。 在技術創新方面,文件強調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支持發展智慧農業,拓展人工智能、數據、低空等技術應用場景 。這為設施農業的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指明了方向。例如,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現對設施內環境參數的精準監測和調控,根據作物生長的不同階段,自動調整溫度、濕度、光照等條件,提高作物的生長質量和產量;利用大數據分析,可以對農產品市場需求進行預測,指導農業生產,避免盲目種植和養殖,降低市場風險 。在一些現代化的設施農業園區,已經開始應用無人機進行植保作業,不僅效率高,而且能夠減少人工成本和農藥使用量,實現綠色生產 。 在產業布局上,文件提出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實施大中城市周邊現代設施農業更新工程 。這充分考慮到了城市居民對農產品的多樣化、新鮮度需求,通過在大中城市周邊建設和更新現代設施農業,能夠縮短農產品的運輸距離,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損耗,讓城市居民能夠更快地享受到新鮮、安全的農產品。同時,也有助于保障城市的農產品供應安全,增強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在一些大城市的周邊,已經出現了許多現代化的智能溫室,種植著各種高品質的蔬菜、水果,滿足了城市居民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 。 ![]() 我國的設施農業發展態勢與區域特色我國的設施農業發展起步相對較晚,但近年來發展迅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截至目前,我國設施農業面積已位居世界第一,現代設施種植面積達到 4000 萬畝 。在設施類型上,我國形成了以日光溫室、塑料大棚為主,連棟溫室、智能溫室等多種類型共同發展的格局 。日光溫室在我國北方地區廣泛應用,它具有采光性和保溫性能好、取材方便、造價適中、節能效果明顯等優點,適合小型機械作業,主要用于蔬菜、瓜果及花卉等的種植 。天津市推廣的新型節能日光溫室,采光、保溫及蓄熱性能優良,便于機械作業;遼寧省也將日光溫室作為設施農業的重要類型大力發展,甘肅、新疆、山西和山東等地的日光溫室分布也較為廣泛 。塑料大棚則以其造價比日光溫室低、安裝拆卸簡便、通風透光效果好、使用年限較長等特點,在我國北方和南方地區都有大量應用,主要用于果蔬瓜類的栽培 。 在技術水平方面,我國設施農業的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 。目前,90% 的日光溫室已經配備了自動卷簾機,71% 的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實現了機械耕整地 。基于云技術、無線傳感器的溫室物聯網技術也在部分現代化設施中得到應用,推動了設施農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一些大型的設施農業園區,通過安裝環境監測設備、自動化灌溉設備、智能溫控設備等,實現了對設施內環境的精準監測和調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 。在設施養殖方面,我國的規模化養殖比例不斷提高,生豬、蛋雞、肉雞、奶牛和肉牛的規模化養殖比例分別達到了較高水平 ,并且在養殖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也取得了顯著進步 。 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區域的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業基礎存在差異,設施農業也呈現出鮮明的區域特色 。在北方地區,由于冬季寒冷,設施農業主要以日光溫室為主,重點發展蔬菜、水果等反季節種植,以滿足冬季市場對新鮮農產品的需求 。像山東壽光,作為我國著名的蔬菜之鄉,擁有大量的日光溫室,通過不斷創新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實現了蔬菜的高產、優質、高效生產,其蔬菜產品暢銷全國各地 。東北地區則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土地資源和光照條件,發展大規模的設施農業園區,不僅種植蔬菜、水果,還開展花卉、食用菌等特色種植,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 南方地區氣候溫暖濕潤,設施農業在類型和種植品種上與北方有所不同 。南方地區的塑料大棚和連棟溫室應用較為廣泛,主要種植花卉、水果、蔬菜等經濟作物 。云南憑借其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成為我國重要的花卉生產基地,大量的花卉通過現代化的溫室設施進行種植,不僅滿足了國內市場的需求,還出口到世界各地 。福建、浙江、上海等地的玻璃 / PC 板連棟溫室在防抗臺風等自然災害方面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主要用于種植高品質的蔬菜、瓜果和花卉,這些溫室配備了先進的環境調控設備和自動化生產設備,實現了高效、精準的生產 。 在西部地區,設施農業的發展則與當地的生態環境和扶貧工作緊密結合 。新疆、甘肅等地利用戈壁、沙漠等非耕地資源,發展戈壁農業,通過建設日光溫室和智能溫室,在戈壁灘上種植蔬菜、水果等作物,不僅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還為農民增收致富開辟了新途徑 。南疆地區通過發展設施蔬菜產業,已逐步成為新疆蔬菜供應的主要區域,為當地脫貧攻堅任務的圓滿完成作出了重要貢獻 。 ![]() 未來展望:設施農業的無限可能展望未來,設施農業在政策支持、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共同推動下,必將迎來更加輝煌的發展。在智能化方向上,設施農業將全面實現智能化管理,從環境調控到生產作業,都將由智能系統精準控制 。智能機器人將在設施農業中廣泛應用,承擔起播種、育苗、采摘、病蟲害防治等工作,大大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在一個智能化的設施農業園區里,智能機器人可以根據作物的生長狀況,精準地進行采摘,避免了人工采摘可能造成的損傷,提高了農產品的品質 。 產業化發展也將是設施農業的一大趨勢,設施農業將與農產品加工、銷售等環節緊密結合,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通過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將設施農業生產的農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將新鮮的蔬菜加工成蔬菜汁、蔬菜罐頭等產品,不僅延長了農產品的保質期,還提高了經濟效益 。同時,設施農業還將與電商、物流等行業深度融合,拓寬銷售渠道,提高市場占有率 。越來越多的設施農業企業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實現了農產品的線上線下同步銷售 。 ![]() 2025 年中央一號文件為設施農業的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也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設施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發展方向,既承載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穩定供應的重任,也蘊含著巨大的經濟潛力和發展機遇 。無論是農業從業者、投資者,還是政策制定者,都應積極行動起來,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加大投入、加強創新、培養人才,共同推動設施農業的高質量發展 。讓我們攜手共進,在設施農業的廣闊天地里,播撒希望的種子,收獲豐碩的成果,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建設農業強國貢獻力量 ! 聲明:文章源自網絡,轉載請標明出處鏈接:http://www.rbxacr.cn/h-nd-2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