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華發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基地投產 番茄預計年產值超7000萬元 “云端大腦”守護好豐景167
發表時間:2024-11-11 19:06來源:南方日報 仲夏之月,走進梅州市華發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基地,溫室大棚里種著番茄、小青瓜、彩椒、水稻……工作人員穿梭在一株株作物間,修剪枝葉,查看果蔬的生長情況。 步入種植區,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種植槽里半米多高的番茄藤。種植槽中是以椰糠為主要原料的基質,一旁是注入水肥營養液的滴箭。上方設有彩色的掛鉤和植物補光燈,可讓番茄藤沿著鉤繩向上生長、延長收獲周期和補充生長所需的光照。每株番茄的長勢從肉眼上看相差無幾,遠遠望去有一種整齊的美感。 據華發現代農業科技投資控股公司總經理李紅介紹,這是我國首個擁有完全自主、國產化率超95%、全環境要素智能控制的“非耕地”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基地,主要種植蔬果等經濟作物及水稻等主糧,致力于實現農業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管理,打造“百千萬工程”現代農業發展樣板,為探索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新路徑提供廣東方案。 “項目主要種植的是串收櫻桃番茄,種植面積約8.2萬平方米,占生產區面積的90%,預計每年總產量超2400噸,年產值超7000萬元,相較傳統種植模式產值提高約15倍。”李紅說。 明媚的陽光照進大棚,身處其中卻不覺得炎熱。“當氣溫較高時,溫室會自動開啟制冷系統、遮光簾等降低室內溫度。當室內二氧化碳含量不足時也會自動補充。”華發農業梅州項目運營負責人王培君告訴記者,通過首創的農業“云端大腦”G-Lab系統平臺,可實現對“溫光水氣肥”等要素的實時監測、調控,為植物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 番茄藤上開著一朵朵嫩黃的小花,圓滾滾、胖乎乎的熊蜂游走在花蕊間傳播花粉。“我們采用生物授粉的方式替代人工授粉,保障番茄坐果率的同時也能減少人力成本。”王培君說,除此之外通過引入生物天敵的方式防治蟲害,避免使用農藥,提高果實品質。 梅州市華發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基地今年6月正式建成投產運營,促進當地農業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150余名村民就業,黃宇翔就是其中之一。“我是梅縣本地人,今年5月來基地做工,現在主要負責番茄1區和小品類區的作物管理,月收入5000多元。”受學習農學的父親影響,黃宇翔自小便對農業充滿興趣,來到該基地工作后,他對農業又有了新的認識。 “沒想到農業還可以這樣搞。比如我們現在種番茄、小青瓜、彩椒這些,什么時候該灌溉、降溫、補光等等,都是系統設備自動控制,我們的工作基本都是操作機械設備,更像是個‘農業工人’。”黃宇翔笑著說。 文:南方日報記者許文浩 聲明:文章源自網絡,轉載請標明出處鏈接:http://www.rbxacr.cn/h-nd-203.html
|